南亚报业网免费收录优秀的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199
  • 快审网站:8
  • 待审网站:24
  • 文章:3017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显示——大都市圈主导城市竞争力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显示——大都市圈主导城市竞争力格局”

文章来源:中国小康网 发布日期:2021-05-21 00:27:02 浏览:

根据中国科学院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表的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

大都市圈主导城市竞争力的结构

城市经济竞争力作为城市快速发展的基础,衡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实力,高的城市经济竞争力表明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快速发展空之间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活力。 为了更客观、更准确地衡量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我们用城市综合经济增量和综合经济效率合成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291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研究判断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结构的变迁,从城市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显示——大都市圈主导城市竞争力格局”

从整体结构看,大都市圈结构主导全国,经济增量竞争力是导致综合经济竞争力差异的首要原因——经济竞争力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东升西安定、南升北降”。

一、综合经济竞争力的整体结构

1 .大都市圈的结构主导全国

年综合经济竞争力10强城市为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广州、苏州、台北、南京、武汉、无锡。 前20名以内杭州、宁波、郑州涨幅较大,其中杭州从去年的第18位上升到去年的第11位,宁波从第19位上升到第13位,郑州从第25位上升到第20位,进入第20位以内。 澳门、青岛、长沙综合经济竞争力相对下降。 从全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分布的角度看,综合经济竞争力强的城市有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中部中心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领导周边城市形成的大都市圈结构,如北京和周边城市、青岛和周边城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显示——大都市圈主导城市竞争力格局”

2 .经济增量竞争力是导致综合经济竞争力差异的首要原因

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水平较低,48.76%的样本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低于平均水平。 在经济增量竞争力方面,只有少数城市经济增量竞争力较强。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成都、武汉、杭州、苏州、南京的经济增量竞争力更大,主导作用更明显。

3 .北方经济竞争力的衰退正在向南扩展

北方省只有山东省经济竞争力水平强,北方城市经济竞争力衰退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扩散到河北、山东,目前有向河南接近、向南方扩散的趋势。 从南方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来看,广东、广西、云南4线小城市下降,南方沿海地区如长江三角洲、海峡两岸、珠江三角洲已经开始向外辐射,提高了周边城市的经济竞争力,中西部城市仍处于中心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显示——大都市圈主导城市竞争力格局”

二、各地区综合经济竞争力的结构与变化

1 .“南强北弱”日益加强

综合经济竞争力仍呈“南强北弱”状态,南方城市经济竞争力水平明显高于北方,同时南方城市之间差异程度低于北方。 具体来说,前十名中北方只有北京一个城市,前二十名中只有北京、青岛、郑州三个城市,前五十名中只有北京、青岛、郑州、西安、济南、烟台、太原、天津、东营九个城市。

2 .呈现“东升西安定、南升北降”的局面

具体来说,在北方130个城市中,78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排名占60%,52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排名占40%,同时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涨幅。 在161个南方城市中,只有27个城市经济竞争力排名下降,134个城市经济竞争力排名上升,达到83%。

从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的角度看,东部城市整体排名平均上升3.5名,中部城市普遍上升,整体排名平均上升15.5名,东北城市普遍下降,整体排名平均下降50.8名,西部城市上升1.9名。 整体上,经济竞争力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东升西安定、南升北降”的局面。

三、各阶层综合经济竞争力结构与变化

1 .一二线城市内部差异小,竞争激烈

从层次上看,仍呈“一二三四”状态,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和台北之间综合经济竞争力差距最小,二线城市之间差异如下,一线城市内部综合经济竞争力比较接近,竞争激烈。

2 .四线城市排名上升

从一线城市来看,整体经济竞争力指数下降,分化加剧,整体来看,6个一线城市排名平均上涨0.167位。

从二线城市来看,各城市经济竞争力差距较大,处于分化阶段。 从分布角度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部中心城市经济竞争力都比较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强二线城市已经形成“恒强恒升”格局。

从三线和四线城市来看,三线城市经济竞争力略有下降,但变化不大,各城市之间经济竞争力差异加剧。 四线城市完全相反,虽然有上升,但整体上各城市经济竞争力差距缩小,整体上升了2.2位。

四、各省区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结构与变化

1 .各省表现出“越强越收敛,越弱越分化”的状态。

从各省的角度看,综合经济竞争力强的省份内部分化程度相对较低,实力弱的省份内部分化程度相对较大,整体呈现“越强越收敛、越弱越分化”的状态。

2 .省内城市结构呈一个发动机驱动或多个发动机驱动

从结构上看,河北、福建、浙江的整体城市结构比较接近,都呈现扁平的双中心结构,省内廊坊与唐山、厦门与福州、杭州与宁波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比较接近。 江苏、山东、广西的整体结构比较接近,都表现为扁平化多中心结构宁夏、甘肃、云南表现为典型的双中心结构,除两个中心城市外,其他城市的经济竞争力都很弱。 河南、陕西、湖南、山西、湖北、吉林、四川呈现一定的单中心结构,特别是吉林和四川、城市群内的长春、成都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显示——大都市圈主导城市竞争力格局”

五、各城市群综合经济竞争力结构与变化

1、分散式均衡的快速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整体经济竞争力较强

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前五的城市群分别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群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已经由中心城市引导到城市群内的其他城市群,如北京、武汉、郑州、成都的综合经济竞争力都很强。 其所在城市群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弱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其关键在于这两个城市群中城市同步均衡快速发展,是其他单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显示——大都市圈主导城市竞争力格局”

2 .中部各城市群迅速崛起

中部城市群迅速崛起。 从涨幅最大的城市群角度看,长株潭城市群、合肥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上升,分别上升29名、27名、23名、17名、16名。 各城市群内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大幅提高,特别是非中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明显提高,各城市间综合经济竞争力差异也在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显示——大都市圈主导城市竞争力格局”

(写作:徐海东)

免责声明:南亚报业网汇集了全国高质量的优秀网站推荐给网民,给站长提供免费网址目录提交收录的一个窗口,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

推荐站点